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政府邮局
甘南新闻  省内新闻  国内新闻  藏乡资讯  甘南政务  投资甘南  民族教育  人文甘南  健康卫生
甘南旅游  生态甘南  农牧家园  幸福甘南  风光摄影  藏传佛教  甘南史话  专题专栏  媒体矩阵
市县 合作市 夏河县 临潭县 卓尼县 舟曲县 碌曲县 玛曲县 迭部县   人民日报藏语版 甘南日报藏语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甘南史话 > 正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到临潭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
2019-07-18 09:05:23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
 

  原标题:红军到临潭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

  

 

  夜晚,毛泽东借着火光,撰写指导中国革命临潭新城的雄文(长征题材油画)沈尧伊

  今年9月,记者前往新城镇采访的时候,是一个清晨。那天尽管阴雨绵绵,但举目望去,田野一片葱茏,生机盎然。

  穿越历史的烟云,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到达临潭,在这个甘南藏区的边远山城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短短的40多天时间,红四方面军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临潭县苏维埃政府并召开了具有重要战略转折意义的洮州会议,打响了旧城保卫战,在临潭回、汉、藏各族人民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聆听老人们讲述关于“洮州会议”的历史,感受他们传承红色精神的大爱,远去的情景和历史的情怀在雨中无限蔓延……

  记者 赵梅

  

苏维埃政权旧址老照片(资料图)

  “洮州会议”和旧城战役

  “当年红军过了草地,攻打腊子口后,傍晚时分到的新城。”今年84岁高龄的临潭新城镇东街村村民王中西老人说。

  王中西作为新城镇文物管护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说起红四方面军到达临潭的历史,他滔滔不绝。

  1936年8月12日,红四方面军第二纵队四军十师、十二师及妇女先锋团在军长陈再道、政委王宏坤的率领下,由岷州西部向临潭方向进发。

  8月14日,红四方面军第二纵队四军及妇女先锋团,由洮河南面顺河而上,过羊化桥、进新堡沟,由丁家山方向而来,挺进临潭县城——新城,约在黄昏进入新城。

  8月19日,在隍庙成立临潭县苏维埃政府,这是甘南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设在隍庙,并选举任命了县长及苏维埃主席等政府和军事(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一路军)机构组成人员。同时,红军向临潭的14个乡派出工作人员,在新堡、王家坟、冶力关3个乡成立人民委员会,并在这些乡的部分村子建立了理事委员会。

  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和妇女先锋团在师长余家寿、叶道志率领下,向与新城相距30多公里的旧城进发,与敌军展开了生死卓绝的旧城战役。

  据史料记载,整个战役敌军遭到重创,先后共歼敌2500多人,俘敌7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000余件……

  残酷激烈的旧城战役,让许多红军战士长眠在这片土地上,他们都是无名英雄,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烈士名录》中,记载的仅有一名叫李传元的四川籍红军,同年,他在甘肃洮州作战牺牲。

  旧城战役结束之后,1936年9月27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在洮州(临潭)新城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傅钟、萧克、李卓然等。会议再次讨论研究了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方针,重申了岷县三十里铺会议精神,作出了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决定。

  “一枚炸弹落在距离戏台50多米的宋家花园,一枚落在前街500米处的一户人家,全家5口人都被炸死了,另一枚落在一户刘姓人家未引爆,新中国成立才挖了出来。”王中西说,根据老一辈的讲述,“洮州会议”当天,国民党派飞机轰炸新城,空投下3枚炸弹造成了伤亡。

  9月29日,朱德在新城隍庙戏台上作了整军报告,并下达了北进的命令。红军于9月30日撤离临潭。

  “洮州会议的意义在于彻底扭转了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馆长王爱喜说,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从而结束了张国焘西进的错误方针,保证了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会宁的胜利会师,促进了整个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拂去历史烟云,隍庙作为工农革命民主政权的象征,鼓舞了那一代的临潭人走上了争取自由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曾经召开千人大会的戏台。记者 赵梅

  难忘军民鱼水情

  “我家里还有当时一名女红军送的铜勺子呢!”回顾过去,今年80岁的尤凤岐老人讲起了他的母亲和一名女红军的故事。尤凤岐是退休干部,现任临潭新城文物管护委员会主任。

  尤凤岐老人说,听母亲讲,当时新城有两口井,一口东门井,一口南门井,上半城居民在南门井取水,下半城居民在东门井取水。那年东门井干涸了,住在下半城的尤凤岐的母亲去南门井挑水,走到半路休息时,一位女红军帮她把水挑到了南门的营台子,当看到放在桶里的舀水勺已经烂了一半时,这位女红军便毫不犹豫地从怀里取出一个铜勺送给了老人。如今,铜勺被他们珍藏,代代相传。

  尤凤岐说,根据母亲的讲述,那位女红军讲的是四川口音。

  这个铜勺的故事,只是红军到达临潭后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历史缩影,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红军到了临潭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常常帮助群众收庄稼、砍柴、打水、打扫庭院,给群众东西吃。但群众请他们吃东西,哪怕是一个洋芋或一把豆子,他们总是婉言谢绝。

  在石门口,红军战士吃了群众园中的梨,留下了银元;在旧城,红军炊事员用了群众的菜,总是要用食盐或其他东西做交换;在王家坟,红军挖了群众的两棵菜,还给了四张苏维埃钞票。

  在旧城八家巷,有一户姓杨人家,听说红军进城后便跑了,没想到红军离开他家后,他家的面粉放在原处未动,其他东西也没有丢失。当时,临潭人民群众到处都在称赞红军纪律严明,作风端正。

  红军不但是战斗队,而且是宣传队。

  到达新城后,红军接管了县政府,部队分别驻扎在新城隍庙、新城小学和端阳沟一带。红军在街头和驻地墙壁上书写张贴了“红军不欺压穷人”“红军是救中国人民的军队”“红军不拉夫、不派差、不派教”等标语。红四方面军在临潭期间,经常利用召开群众大会之际,演出各种文艺节目,内容为妇女缝军衣、打草鞋、种地等,也有揭露反动军阀鲁大昌欺压人民和有关他奢靡生活的讽刺剧。

  这些演出不但丰富了边远地区各族人民的文娱生活,而且增强了军民团结,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鼓舞了军民斗志。

  “我的二叔尤传义就在那时参了军,跟着红军走了!”尤凤岐老人说,他二叔在红军到达新城后参加了红军,几经征战,新中国成立后到山东蓬莱就职,于1959年去世。

  红军在临潭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宣传工作,将红色种子撒遍了临潭的沟沟岔岔,当地汉、回、藏各族青年,积极报名参加红军,壮大了革命队伍。

  在县、乡苏维埃政府的协助下,红军又进一步开展抗日募捐大会,数日之内,广大群众纷纷捐款捐物,捐助了许多银元、布匹、衣物、粮食、鞋袜等,有五六百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队伍。

  “在洮岷西战役中,我军同时进行了扩大红军和建设政权的工作。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岷、洮、西地区就有三千多名青年参加红军。”杜义德将军在《回顾岷洮西战役》中回忆道。

  

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里的对联。记者 赵梅

  32年不变的坚守和传承

  在淅沥的细雨中,记者走进了位于临潭县新城北街的隍庙。这里便是苏维埃旧址,它原为北宋吐蕃古厮罗“鬼章王”官邸,元世祖忽必烈南下攻取云南大理,驻跸于此,俗称“鞑王金銮殿”,它历经岁月的洗礼,仍保留了中国古建筑的宏伟与华丽。

  就在隍庙院内戏台的楹柱上,曾张贴着“大斧头劈开新世界,小镰刀割断旧乾坤”的对联。

  在甘南这块偏僻、封闭的民族地区,由于中国工农红军的影响,各族群众由此认识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有共产党才是人民的大救星,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真正获得解放。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甘南各族群众逐步走向光明,红军留下的革命火种在这里渐成燎原之势。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革命文物——临潭新城苏维埃旧址,它的维护和修缮饱含着一代代胸怀革命理想的临潭人的心血。

  临潭苏维埃政权遗址自初建迄今毁建相迭多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破损不堪。

  为了改变长时间无人管理的状况,1984年,在当地领导的关注下,逐步寻求管护和维修的办法,组织当地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士成立管理组织,认真管护。

  今年79岁的梁志汉老人,1983年时任新城公社党委书记。当年,他和乡长王正民着手物色人选,成立了以党员、时任原东街大队支部书记王中西为主任,由19人组成的临潭新城文物管护委员会,在一无资金、二无材料的情况下,面对残破局面,文管会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管护办法,开始了艰难的抢救和维修管护历程。

  随着时光的推移,文管会的人员新老更替。但经过新城人民的不懈努力,这座曾濒临倒塌的古建筑群,基本恢复了昔日宏伟壮观的原貌,被确定为甘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时,有些群众自己的生活还很困难,但是仍主动捐工,自带干粮、工具做零工,装卸物资,为维修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梁志汉老人说,临潭苏维埃政权遗址的今天,离不开省州县乡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新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

  2012年,经批准,临潭县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正式成立。纪念馆前身便是临潭县新城苏维埃旧址。

  “文管会的老人们自1984年开始至今,坚守32年,精心呵护这座遗址,这种精神无疑是对长征精神的最好诠释。”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孟攀峰说,文管会成员都年事已高,他们在一无报酬、二无任何补贴的情况下,完全义务多方集资、挖掘史料、抢救历史,编辑《洮州史丛》会刊,宣传红军在临潭期间的活动史实和深远影响,挖掘新城民俗文化内涵,在民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们希望能好好把《洮州史丛》办下去,发掘更多的长征精神和新城的历史文化遗存,留给后辈更多的精神食粮……”在纪念馆隔壁的办公室里,这几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众口一词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这是他们32年来共同的梦想。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了,雨水洗去了漂浮的尘埃。雨雾中,老人们的话语在耳畔回荡,这座承载着红色长征历史的古建筑更显雄伟壮观……

   编辑:贡布
 
固根铸魂 擎旗奋进 甘南州消防救援支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固根铸魂 擎旗奋进 甘南州...
甘南州喜迎建党100周年“红色腊子口·百年追梦人”主题党日活动在迭部县启动
甘南州喜迎建党100周年“红色...
 
 甘南要闻
· 《达玛花开》获甘肃“红梅奖”剧目奖 今晚八点绽放金城
· 河南省政协来甘南州考察黄河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情况
·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甘南州开展侨务工作调研
· 深明大义的红色土司
· 喜报 |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被命名为首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
· 合作市召开俄合拉旅游标杆村旅游项目运营推介会
· 固根铸魂 擎旗奋进 甘南州消防救援支队推动党史学习教...
· 州委政法委召开2021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
· 舟曲:高山之巅藏画卷
· 出发!甘南这块热土珍藏了哪些红色记忆,小编带你探寻
· 努力在知行合一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 临潭:“红色驿站”增强乡村旅游发展软实力
 
阅读排行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到临潭是战斗...
甘肃甘南:饱经沧桑的陇上古镇,你去过吗?
专访俞成辉:让甘南红色历史文化流传
【甘南党史回眸】宣侠父:甘南草原第一位革命...
【甘南党史回眸】艰苦卓绝的旧城保卫战
探访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地:依山傍水 曲径通幽
【百年党史 甘南记忆】红军长征过临潭
甘南籍红军将领郭如岳(上)
甘南州委网信办组织党员干部赴爱国主义教育示...
甘南籍红军将领郭如岳(下)
市县新闻联播
· 观摩感悟促提升 交流研讨助发展
· 迭部:图哇甲深入尼傲乡督导推进“五无甘南”...
· 迭部:扎尕那,青山翠绿一片红!
· 甘南州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 旅游收入突破74亿元
· 焦维忠深入益哇镇扎西寺调研环境卫生整治及地...
· 好样的,迭部党员志愿者,赞!
· 迭部:凝聚合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 夏河县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
甘南图库
  • 丰收的喜悦
    丰收的喜悦
  • 《高原下的橘黄色》
    《高原下的橘黄色》
  • 《阿佳卓玛》
    《阿佳卓玛》
  • 《收获丰收》
    《收获丰收》
  • 招商信息专区
    · 合作市鹿瑞玛休闲旅游体验区建设项目
    · 《洮州情印》舞台剧项目
    · 甘南州携84个项目来穗招商引资
    · 强化三种意识 合作市2016年招商引资...
    · 第二十二届兰洽会迭部成功签约7.91亿元
    · 甘南州第二十一届兰洽会展区获省上两...

    Copyright © www.gannancn.cn 2012-2015 中国甘南网
    投稿邮箱:新闻 zggnwxw@163.com 文化 zggnwwh@163.com
    主管:中共甘南州委宣传部 主办:中共甘南州委外宣办 甘南州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技术支持:浡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