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政府邮局
甘南新闻  省内新闻  国内新闻  藏乡资讯  甘南政务  投资甘南  民族教育  人文甘南  健康卫生
甘南旅游  生态甘南  农牧家园  幸福甘南  风光摄影  藏传佛教  甘南史话  专题专栏  媒体矩阵
市县 合作市 夏河县 临潭县 卓尼县 舟曲县 碌曲县 玛曲县 迭部县   人民日报藏语版 甘南日报藏语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甘南文学 > 正文  
真情纵横太子山
2022-09-23 16:46:04   来源:中国甘南网
点击:
 
  〔按语〕甘肃太子山,藏语名阿尼念卿,是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名山。三大主分在合作市境内,曼延临夏、和政、康乐、卓尼、夏河等县。其太子山名,源于一位英明神武的国王。然而,至今对它历史观的正确解说,却不多见;道听传讹的反而比比皆是,连一些官方书籍、网站,竟然也都如是。笔者曾编篡首部《甘南州志》16年,按多年积累的史料,今依据史典、地域、时间等佐证,照实供出真相,以飨读者。

  真情纵横太子山

  作者;古书

  高高的太子山哟\山顶上彩云飘

  弯弯哟洮河水\河水泛金波……

  这首歌颂太子山的甘肃民歌,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罗马尼亚等国,来华访问时,均把它作为访华演出的节目之一,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从而,唱红了大江南北,唱出了人们的向往,唱出了美好的诱惑。其实,它与《陋室铭》的金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几乎一脉相承。词中的太子山,是甘肃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子山;它的驰名不仅仅因为雄壮,还因为守将太子而著称。

  一、扶正太子山名的来历

  据有关资料推测,太子山的形成,要追溯到一亿五千万年以前的白垩纪时代,那时地球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互撞击挤压,诞生了青藏高原,也诞生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岭即太子山。其山形奇特,山势高峻陡峭,奇峰林立,怪石腾升,显露的峰壁似玉骨一般;因而古称:露骨山,或太峙山。

  太子山的现名,是由一位真实历史人物、国君的太子而得名。那么,它究竟与那一段历史阶段中的、哪位太子有关系呢?至今多家史料及网站,公然明确的说到,太子山因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在此征战而得名。然而,也有少许见说,太子山是因西秦国的太子而得名。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

  太子山之秋

  (一)太子山名的史料佐证

  据《中国简史.晋书》等记载,三国归晋后,因司马懿重孙司马衷九岁称帝,使司马王室混乱,出现了五胡十六国。其十六国之一的西秦国(385—400年,409—431年),是由陇西人即陇西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所建。都苑川即今兰州榆中。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

  公元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即匈奴部落联盟首领。后被前秦皇帝苻丕,封为苑川王即今榆中的大营川。388年其弟乞伏乾归立,受前秦帝苻登封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随迁都于金城即今兰州西固,改称金城王、西秦王。

  征战于太子山上的西秦国将士

  公元393年乞伏乾归,册立其子乞伏炽磐为太子。乞伏炽磐“英略明决,过于其父”。从此,乞伏炽磐以太子的身份兼任尚书令,协助其父创业。公元400年西秦被后秦消灭后,乞伏炽磐以其智谋助父复国,在广河境内修筑嵻城,以此为起点,经过近十年的奋斗,终于如愿。又攻取后秦、南凉、吐谷浑等,国势日盛。公元412年,乞伏乾归被其侄谋杀,乞伏炽磐继位。他文韬武略,平定内乱,东征西战,使西秦进入全盛时期。《晋书·乞伏炽磐载记》说他“叱咤风云,见机而动,牢笼俊杰,决胜多奇”。

  乞伏炽磐复国的这段历史说明:越是困苦越要坚忍不拔,艰难险阻的路不是谁都有缘走的;扛得住涅槃之痛者,就能获得重生之美。公元427年炽磐病卒。

  乞伏炽磐之像

  乞伏炽磐被立为太子的二十年中,在枹罕即今临夏、大夏和嵻即今广河县,开创基业,复兴西秦。这也是有史以来,在临夏州内唯一所建的国都。乞伏炽磐在任国主的十六年中,奋力开拓,复兴西秦。使创建于西北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在艰难的环境中达到鼎盛,使干戈不息的地区,一时安宁繁荣。

  乞伏炽磐病逝后,其子乞伏慕末建寺追荐他,当地百姓立祠祭祀他。为以境内的太子山、太子街等,悼念他的英名。事实上,在临夏凡以“太子”命名的古迹,以及炳灵寺石窟等名胜,都是关联十六国时西秦声名赫赫的乞伏炽磐的。他不仅仅是太子,更是英明神武的国王。

  然而,将西秦太子乞伏炽磐,误认为是秦始皇太子扶苏的,在明代以前就出现了。是因西秦史迹虽显赫一时,但终竟地僻国家小,典册不突出,在一般人记忆中印象也不多。

  (二)站不住脚的由来

  太子山之山名由来,关于秦太子扶苏和太子寺的传说,是学有所限的文人骚客,凭民间所说,多情题咏,或是酒后为之。因为,史书上并没有秦公子扶苏,到过临夏或甘南的任何记载。据《史记·李斯列传》载,扶苏自杀的地方也是陕西上郡。而太子寺的修建时间,也晚于山名。就此,笔者略说一二。

  之一:秦扶苏未到过临夏。有关史书及官网,一直把西秦太子当做秦太子,做如是记载,这是不知历史原貌,从民间所听,从当地老百姓的口中所取。

  其传说是秦始皇长子扶苏,他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扶苏则被发配甘肃太子山,带兵征战于此。事后,扶苏为能回朝,于此神山采灵芝谨贡,取悦父皇。而其父食之,未能返老还童,疑为受骗,下令扶苏不得回朝,驻守终老,土葬渭源,山名由此而得。

  事实上,据《资治通鉴》扶苏劝谏父皇遭贬,受命前往上郡即今陕西绥德。此时他不是太子,秦始皇一直没有松过口,给他太子位置。而是以公子的身份,派做大将蒙恬的监军,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大权,拥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扶苏虽还为李斯女婿,但被岳父李斯矫诏逼令,使扶苏自尽;葬于上郡即今陕西绥德。扶苏征战太子山,实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民间故事。

  就是说,从历史阶段到地域方位辨析,扶苏终生未到过今天的临夏和甘南。据《狄道志》、康熙版的《河州志》以及临洮、渭源等史志的记述辨析,临夏曾境域残留的秦长城,它与临洮、渭源的秦长城一样,均是战国时期的建筑物,只是被秦国连接后而利用过。

  太子山主峰三伏天风貌

  之二:台子寺名迟于山名近千年。据《续修导河县志》记载,台子寺始建于金元时期,扩建于明、清两代。而太子山之名,自明清以来,广河等老百姓,便以其城内的太子寺称说得名。

  太子寺清朝尚存,至清末同治年间毁于战火。清同治十二即1873年,曾加以重修。同治重修的寺庙,民国17年即1928年河湟事变中,再度被焚毁,仅存残垣断壁。随年深日久,今荡然无存。其遗址,在今县城的南街,旧城墙内东坡双泉处。

  二、太子山方位及境域

  甘肃的太子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交界。属昆仑山东北边缘余脉西倾山北支,是临夏州南部、甘南州北部高大山岭的统称。它既是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接壤的山脉;也是一座生物聚宝地。临夏统称为太子山。而甘南藏语名为阿尼念卿,

  即万山首领的大神山。雪峰熠熠生辉,横空擎天,山顶常年云雾,积雪不化,故也有雪山之称。

  太子山西端有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3座,分别为公太子山、母太子山、睡太子即乃旺岗。海拔在3000米左右的山峰,就有25座。东西长约100公里,仅保护区面积127平方公里。

  太子山为临夏州的和政县、临夏县与甘南州的合作市、卓尼县的分界山脉;东起与康乐交界的保儿子山,西止与临夏县接连的太子山。槐山子山脉为和政与广河、康乐县分界山脉。南起吊滩乡拜殿山,北止达浪乡堡子山。主要山峰8座。

  临夏南望太子山

  东南向延伸,自西北到东南有大小数峰:登波山,海拔3368米,位于夏河县曲奥乡境内;公太子山高4162米,母太子山即藏语称阿乃玛玛高4332米,睡太子高4304米,修季克卡高3756米;以上诸山,均在合作市的卡加道乡境内。阿尼威当山高4062米,扎格尔杂高3908米,召见卡高4027米,早胜日吾钦高3641米,围子山高3791米;以上诸山峰均在卓尼县康多乡境内。

  西北向延伸,临夏境内支脉有葱花岭、建齿山、麦古山、横山子、南阳山等。山阴有宽10公里,海拔2600米以上的过渡带,遍布次生林及多种中草药资源。山体巨大,阴山面宽,对临夏州境南部气候影响巨大。地处阴山的临夏县铁寨乡新发村测得年雨量达1030毫米,为全省最大降水点。

  太子山不仅蔚为壮观,而因生态好时常被紫气笼罩,朦胧神奇,在当地各族百姓心中是一座神山,被敬畏膜拜,视为大神灵。居住在太子山附近的藏、汉族同胞, 每年六月初六,举行祭祀山神活动。藏族同胞在太子山最高峰“插箭”“放生”,汉族群众举行“献羊”“煨桑”等仪式。以表对大山神的崇拜和敬意,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合作市卡加道乡境内之太子山

  太子山资源丰富,南北山麓,丛林遍布,雪线附近为针叶林带,以下渐次为针、阔叶混杂林带。春夏一片葱茏,入秋红叶满山,与山峰白云、白雪相得益彰,流光溢彩。大野山间,栖息着喜马拉雅雪豹、梅花鹿、藏羚羊、盘羊、牛羚、山狳、香獐、野猪、狼、狐、雪鸡、马鸡、柳鸡等珍贵动物。矿藏有铁、铜、锑、金、锡等,整个山体为取用不竭的石灰石原料;临夏北麓小关一带则是大理石矿等。

  太子山四周高山拥簇,森林茂盛,可谓风水宝地。它也是临夏与甘南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太子山区裂隙溶洞之流水,流量四季稳定,且冬季不结冰,蕴藏着较大的开发价值。代表性的河流有广通河、牛津河、胭脂河等。其水质优美,多为天然矿泉水,游客们常在山坡地分享野炊。

  山之东北是合作市左尔盖曼玛镇、左尔盖多玛乡大草原。成片成片的天然牧场,溪水清流,花草芳香,野云到处飘荡。

  喝矿泉水、吃虫草的藏牛羊,毛色、头角也都别样的发亮,真可谓雄壮肥美,其上等的肉质乳品,古今闻名遐迩。

  据调查统计,山周分布有29条河流。而各类乔灌木树种达200多种,野生花木170余种,野生药材达200多种,拥有一定经济和观赏价值的野生果品达10种以上。野生药材有:冬虫夏草、雪莲花、野党参、当归、红三七、大黄、黄连等中藏药名贵药材。山珍野果有:太黄、蕨菜、鹿角菜、乌龙头、野葱、蘑菇、狼毒菌、野韭菜、野李子、野莓子、毛核桃等等。

  由此种种,甘肃的太子山,虽然多有险要,则山清水秀,颇具灵气。它雄伟连天,峰顶厚雪,百里可见;因横亘于甘南临夏,合作市、卓尼县北部与临夏的市县地域的云雨,多由此太子山兴焉发布。自然界的大山高峰,常会呼风唤雨,令人真不可思议。诚然,无论我们有无信仰,也不管信仰何种宗教;只要我们敬畏了自然和天地,天地以及自然也会回馈我们。

  三、太子山花儿会

  太子山森林连片,涌泉汩汩,溪流清澈。飞禽走兽之乐土,自有朝钟暮鼓之寺庙。仲春至中秋时节,驴友不绝山歌不绝,荡人心肺,实事是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圣地。

  太子山高之雪压了,神灵芝搭不上架了;

  尕妹子活之人大了,阿哥啦搭不上话了。

  这首抒情的河州即临夏花儿,与诗经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一脉相承。

  说起花儿,尤其每逢端午、重阳等重大节日,甘肃、青海、宁夏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等各族群众,同数以万计的歌手,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打着花伞,摇着彩扇,纷纷云集,登山对歌。歌词简明,多为即兴创作,生动形象,乡土气息浓厚。曲调有高亢,也有婉转。规模声势浩大,场面浩浩荡荡。

  山野花儿会一隅

  兰州的白塔藏里的经,拉卜楞寺院的宝瓶;

  疼烂了肝花想烂了心,望穿了一对的眼睛。

  游山对歌,也是乡间男女青年物色对象的极妙场合。他们就是以歌为媒,向对方表白心迹。此外,小型的物资交流,灵活多样,消费摊点随处即是。

  大河家街道里牛拉车,车拉了搭桥的板了;

  你把个阿哥的心拉热,拉热后你不管了。

  花儿会期间,花儿都是一问一答地对唱。一般小媳妇模样的圈子里开始先唱,因为羞涩使得原本红红的脸蛋看上去更显红。一曲唱毕,围观的男人子们开始喝彩叫好。接下来群里站出个小伙子来对接。就这样,他们五六个人,甚至更多人,围在一起。如此原始花儿的对唱,不计其数,有条不紊。

  放歌的花儿与少年

  尕妹站下是一根葱,坐下是格外的心疼……

  白牡丹白之耀人哩,红牡丹红之破哩……

  太子山的花儿会,才情总是酣畅淋漓,会场也总是人山人海,热闹更是此起彼伏。好嗓音在民间,歌手们对花儿的演绎,不断在实践中推进。他们在粗矿、豪放的抒情过程,对尖音、苍音的自如运用,也是于现场中不断发挥提升。你一声的我一声,唱之石山落一层……尔时,歌声、掌声、喝彩声,可谓漫山遍野。

  四、太子山的传说

  传说一:相传阿尼念卿即太子山山神,是一位统领三界的即地下、地上、天上的大神,骑一匹灰马。他的身体呈红色,右手持钩,左手持宝石;身穿虎皮斗篷和绿松石护胸甲,右臂插令旗,腰背方箭。根据藏传佛教的祭祀文献记载,阿尼念卿还有多种称谓,如大首领、念神王俄拉玉则、大念神、一切八部众之主等。

  另外,传说中阿尼念卿山神的伴妃,名为阿且曼杰旺姆,还有八位神女、六位神子。阿尼念钦山神,同样拥有庞大的集团军。藏族人认为,阿尼念卿山神有保护上师寿命,护佑旅行者,消灾降福,惩恶扬善的职责。

  在安多藏区即甘青川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它的显赫远近闻名,受到众多地方群众和部落的供养。又因阿尼念卿山位于汉藏交界处,也受到当地汉族群众的崇拜,尤其是道教将阿尼念卿列入神灵体系中;在夏拉卜楞关帝庙中,就有它的塑像,真是堪称奇特的文化景观。民国时的民族学家于式玉,在她的《病理临途中风闻记》中记述:太子山据民间传说是明八大关将之一胡大海的封山。在西北不但汉人每年来进香朝拜,就是藏人也信仰万分,以阿尼念卿之名,每年由拉卜楞寺率领各部来献祭。

  传说二。笔者年少时,生活在夏河县的美武,即如今的合作市佐盖曼玛;也就是在太子山南麓的大草原。那时听说,太子山上长出了一根太黄,大小如房屋檐柱。采野菜的汉子发现后,高兴得一口气就砍翻了它。结果,从中窜出了条碗口粗的蛇。惊得汉子直接滾下了山。这个夸张的传说,也可以说明,太子山真的太大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会有想象不到的野菜和药材。

  传说三:传说中太子山的两大主峰,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后来母太子山越来越高,超过公太子山许多。公太子心怀不满,便削掉了母太子的头顶,母太子山就成了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

  巍峨壮丽的太子山下面,竟然隐藏着如此凄惨的故事。看来,人类把自有的嫉妒之心,也会演义给神山,不可理喻,奈何奈何。也不知西秦国的末世太子乞伏暮末,他是否也听说过这个故事。

  传说四:秦太子扶苏领地河州时,打猎遇见一吐蕃族姑娘,正与一恶狠对峙,姑娘瑟瑟发抖。扶苏救下楚楚动人的姑娘后,方知叫卓玛,是宗喀王的千金。她与同伴浪山走散遭遇狼。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

  然而,宗喀王得知大怒。两人大哭一场,感动老天,泪水掉地形成池水,后人叫太子山天池。奇迹惊呆这对情侣,于是两人于六月初六私奔。气坏的宗喀王,追上后一剑刺中太子扶苏。

  父王刺死了心中的白马王子,卓玛当场昏死。瞬间两人变成石人,越变越大,成为两座石山~扶苏变成公太子山,卓玛变成母太子山。领众的宗喀王,禁不住带头跪拜,煨桑烟,做祈祷。礼毕,那把剑插在山峰,发誓允许汉蕃永远通婚,以悔愧疚。

  太子山的天池之一

  从而,吐蕃族即甘南藏族和河州即临夏汉族群众,每逢农历六月六,就登太子山开展祭祀山神活动。以求庇佑邻里友好,风调雨顺,扎西德勒!

  总之,在临夏州南部或甘南北部,不管从何处均可远眺太子山,那形影横空连天,神秘莫测。主峰雪山一年四季身着皑皑的素衣,流布着银色的光芒。千百年来,它见证了吐蕃地域的沧桑变迁和民族大融合的繁荣兴旺,明月当空更现它那令人向往的神韵。无论综合山情,还是动人的传说,均使太子山迷人的色彩丰富而饱满。

  附言:1、部分参考资料即《甘肃通史》《西宁府新志》《水经注》《洮州志》等。2、图片大多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古书,文章多署名甘男马旭。学者、作家,兼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曾职甘南藏族自治甘南州政府研究室主任、州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现为二级调研员。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上百篇。针对中学课文,2000年在《阅读与写作》研发了《凉州词之误四说》,2011年在《中国国家地理》发的《阿万仓》入选甘肃初中试验教科书等。人民网、新华网等有报道。部分作品被译为外文在多国发行,可见互联网。

   编辑:偶然
 
2022甘南好网民投票通道开启,快来为TA投上一票...
2022甘南好网民投票通道开启...
【短视频】黄河首曲:人与河和谐共生
【短视频】黄河首曲:人与河...
 
 甘南要闻
· 全面升级!合作市过境路段重换“新衣”
· 我们这十年丨临潭:着力创建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
· 【我们这十年】甘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 2022甘南好网民投票通道开启,快来为TA投上一票...
· 【短视频】黄河首曲:人与河和谐共生
· 俞成辉在夏河县拉卜楞寺调研时强调
· 甘南州在分会场参加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甘...
· 【我们这十年】阔步向前的新碌曲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丨卓尼篇
· 舟曲县今年第五批避险搬迁群众顺利入住新家
· 鼓舞人心! 215万元助学金为夏河困难家庭学子梦想续航
· 玛曲县举行“躬身入局 挺膺负责”主题读书分享会
 
阅读排行
大红灯联高高挂 ——漫写舟曲城关人文步行街...
散文诗杂志社来合作市对接全国散文诗大赛筹备工作
首曲草原上星星点点的帐篷
卓尼民俗文化“阿迦·善巴”
袁六旺散文:《香 椿 》
藏族土司佩刀
七一赞歌 ◎鲁海平
「光影中的甘南」40年新旧更替 老照片里看变...
在首曲、愿来生,我们还能相遇
甘南文化风俗---舟曲
市县新闻联播
· 全面升级!合作市过境路段重换“新衣”
· 注意!冒用他人健康码,迭部这两人受到处罚!
· 【我们这十年】高质量书写生态文明“文章” ...
· 舟曲县今年第五批避险搬迁群众顺利入住新家
· 【我们这十年】阔步向前的新碌曲
· 俞成辉在夏河县拉卜楞寺调研时强调
· 【短视频】黄河首曲:人与河和谐共生
· 迭部:守护网络安全,一起当好“守门员”
甘南图库
  • 玛曲:高原湿地美
    玛曲:高原湿地美
  • 丰收的喜悦
    丰收的喜悦
  • 《高原下的橘黄色》
    《高原下的橘黄色》
  • 《阿佳卓玛》
    《阿佳卓玛》
  • 招商信息专区
    · 安多牧场系列产品全国招商公告
    · 中咨公司专家组赴我州八县市开展专题调研
    · 玛曲县首曲康养家园建设项目在合作奠...
    · 游泳馆、滑冰馆、商业馆……全配齐,...
    · 『招商』黑力宁巴民俗村招商全面启动!
    · 合作市与北京山海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签...

    Copyright © www.gannancn.cn 2012-2015 中国甘南网
    投稿邮箱:新闻 zggnwxw@163.com 文化 zggnwwh@163.com
    主管:中共甘南州委宣传部 主办:中共甘南州委外宣办 甘南州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技术支持:浡然网络